韓國醫學研究院先進生物保健材料研究組的Min-young Lee博士和Sung-gyu Park博士以光信號放大用等離子體納米材料為基礎,開發出了以0.000000001%的靈敏度檢測血液中癌癥突變基因的世界最高技術。研究小組對肺癌患者(1-4期)和健康人的血液樣本進行了EGFR突變檢測,診斷準確率達到96%。
與正?;蛳啾?,以往利用的基因分析技術檢測突變基因的分析靈敏度較低,難以準確診斷早期癌癥患者。此外,由于分析成本高,時間長,需要專用設備,因此難以建立快速處理策略并將其應用于篩選試驗。為了克服這些挑戰,研究組開發了一種低成本的分析技術,可以在1小時內分析出目標基因區域內的各種癌癥突變,靈敏度高達0.000000001%。該技術是世界上靈敏度最高的技術,比已有報道的最高水平0.0001%提高了10萬倍,從而證實了利用肺癌患者的血液進行早期診斷的可能性。
該技術結合了顯著改善熒光信號的納米材料技術和抑制正?;驘晒庑盘柕囊?探針設計,只放大癌突變基因的熒光信號。這是因為即使是非常少量的癌癥突變基因的準確檢測,不僅需要強大的熒光信號表達技術,還需要精細的熒光信號的精確辨別。該團隊制作了一種微陣列形式的生物芯片,能夠在三維高密度金納米結構的等離子基板上同時檢測EGFR的三種突變基因(缺失、插入和點突變)。通過對43例國內肺癌患者(1 ~ 4期)和40例正常組的臨床表現進行評價,肺癌患者的臨床敏感性為93%,正常組的臨床特異性為100%。
該技術不僅可以在早期診斷和發現癌癥復發,而且可以在監測治療效果和制定個性化治療計劃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此外,使用血液的液體活檢可以作為外科組織活檢的替代方法,從而減輕患者的負擔并簡化檢查過程。它也可以作為一種常規的篩查試驗,最終提高癌癥管理和治療的質量。高級研究員Min-young Lee說:“因為它能夠全面檢測各種癌癥突變,具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超高靈敏度,可以成為癌癥早期診斷和治療/復發監測市場的領導者。我們期望這將大大提高癌癥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質量。”該研究結果于26日在世界知名學術期刊《Small Science》(IF: 11.1,第一作者李志英博士)的網站上發表,并被選為封面論文(Inside Front cover)。目前,研究組正在對肺癌、大腸癌、乳腺癌、胰腺癌等多種癌癥的早期診斷技術進行擴大開發,并尋找技術轉讓企業進行商用化。
(文章來源:www.ebiotrade.com/newsf/2024-9/2024090707143659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