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病毒一樣,一種被稱為逆轉錄轉座子的DNA序列被發現借用細胞自身的機制來實現其目標。
《自然》雜志周三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杜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確定,逆轉錄轉座子劫持了細胞DNA修復功能中一個鮮為人知的片段,將自己封閉成環狀,然后形成一條匹配的雙鏈。
這一發現顛覆了40年來的傳統觀點,之前認為這些環只是不良基因復制的無用副產品。這一研究還為癌癥、病毒感染和免疫反應提供新的見解。
逆轉錄轉座子Retrotransposons 是大約7000個字母長的DNA片段,它們將自己復制粘貼到植物和動物基因組的不同部分。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在改寫DNA和調節細胞如何使用其基因方面發揮作用。逆轉錄轉座子被認為是驅動進化的基因變異和創新的幕后推手,并且遺傳自父母雙方。
許多研究表明,染色體外的這些DNA環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癌癥的發生和發展,部分原因是它們的DNA序列中含有致癌基因。引起艾滋病的逆轉錄病毒HIV也會形成環狀DNA。
杜克大學科學與技術學者、藥理學和癌癥生物學助理教授Zhao Zhang說:“我認為這些因素是基因組動力學的來源,對動物進化甚至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但我們仍在評估它們的功能。”
逆轉錄轉座子很常見——它們占人類基因組的40%,占玉米基因組的75%以上,但它們如何以及在哪里復制自己一直是個謎。
Zhang拿著一本厚厚的逆轉錄病毒教科書,他在這項研究中查閱了這本教科書。他說,書中認為,環狀序列是“通過重新組合線性DNA的兩端而產生的,只是一個死胡同,是復制失敗的副產品”。
在對果蠅卵的早期研究中,Zhang的團隊已經確定,遺傳性逆轉錄轉座子利用“nurse cells”作為工廠,制造許多自己的副本,然后分布在果蠅發育中的卵的整個基因組中。這個模型系統允許研究人員進一步放大,了解更多關于逆轉錄轉座子的信息。
在最新的工作中,他們意外地發現,大多數新添加的逆轉錄轉座子都是這種環形形式,而不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然后,他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一次一個地破壞細胞的DNA修復機制,弄清楚這些環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哪里形成的。
答案是:一種很少被研究的DNA修復機制,稱為替代末端連接DNA修復(alternative end-joining DNA repair),簡稱alt-EJ,可修復雙鏈斷裂。逆轉錄轉座子序列利用宿主修復機制的這一部分將單鏈DNA的兩端縫合在一起,然后利用其DNA合酶產生匹配的雙鏈DNA。此外,研究人員還證實,這一過程也適用于人類細胞。
所以逆轉錄轉座子不是一個草率的意外;它們實際上劫持了細胞的一些機制來制造更多的自己,就像病毒一樣。
“我們的發現實際上推翻了教科書上的模式,我們證明了教科書中提出的重組事件對形成環并不重要。相反,是alt-EJ途徑驅動了循環生產。”
Zhang說:“我的實驗室目前正試圖測試環狀DNA是否可以作為制造新基因組插入的中間物。我們還在測試我們的免疫系統是否能感知到環狀DNA,從而引發免疫反應。”
“在逆轉錄病毒領域和反轉錄轉座子領域,人們認為環狀DNA只是一個小事件,但我們的研究將環狀DNA帶入了中心舞臺,人們應該更加關注環狀DNA。”
本研究的資金來自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P01CA24777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DP5 OD021355, R01 GM141018)和皮尤生物醫學學者計劃。
文章標題
Retrotransposons Hijack alt-EJ for DNA Replication and eccDNA Biogenesis
(文章來源:www.ebiotrade.com/news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