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的基礎是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癌細胞。然而,某些腫瘤患者對這些療法沒有反應,原因尚不清楚。
“抗癌免疫療法的全部影響尚未實現,特別是對于一些實體腫瘤,”癌癥代謝和微環境項目助理教授Kevin Tharp博士說。
研究人員推測,這些療法失敗的部分原因是由于腫瘤相關的纖維化,一層厚厚的纖維膠原蛋白(如疤痕組織)的產生,作為浸潤抗腫瘤免疫細胞(如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屏障。
在2024年6月3日發表在《自然癌癥》雜志上的一篇新論文中,第一作者Tharp及其同事闡明了纖維化腫瘤微環境如何為抗腫瘤免疫創造一個不適宜的環境。
在這項專注于乳腺癌的新研究中,作者報告說,腫瘤相關巨噬細胞(tam)是一種大量存在于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通過合成損傷相關膠原來響應纖維化的物理特性,從而促進傷口愈合和“再上皮化”。
TAM的代謝變化導致代謝副產物抑制ctl的抗腫瘤功能。
Tharp說,微環境中的代謝變化對抗腫瘤反應的挑戰比物理屏障更大。
Tharp說:“ctl通常通過比腫瘤周圍形成的膠原蛋白網絡的間隙小得多的空間遷移。”“我們的研究為為什么抗腫瘤免疫在纖維化實體瘤中受損提供了另一種解釋。”
Kersten說,研究結果強調,在癌癥背景下,免疫細胞的表型和功能受到環境因素的嚴重調節,例如組織硬度和代謝挑戰。
“我們的發現有助于提高對纖維化腫瘤中抗腫瘤免疫反應調節機制的理解,并將有助于開發與免疫療法相結合的新策略來治療癌癥患者。”
(文章來源:www.ebiotrade.com/newsf/2024-6/20240605065330908.htm) |